小米手机怎么降级系统
几周前在头条上看到有人说小米11u系统可升级到13.0.12了,并说该系统如何好,当时也没多想马上就更新升级了。 刚升级完,可能是头条发现你阅读这方面的文章,马上推送了很多有关小米13.0.12方面...
2025.01.15COPYRIGHT © 2023
粤ICP备2021108052号
邮箱:611661226@qq.com
留言给我来源:商隐社(ID:shangyinshecj),作者:第二人生
近日,据界面新闻报道,市场调研机构的最新数据显示,2022年第52周(12.26-1.1),小米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4000元—6000元价位段的销量份额增长至21.7%,连续三周处于国产高端智能手机第一的位置,这主要得益于小米13系列的上市。
即便如此,小米离着高端机中的“王者”苹果似乎还有很远的距离,苹果也是挡在小米高端化之路上的一座大山,时常被小米拿来对标。
在不久前的小米13发布会上,雷军就再次提出要对标苹果。
“一年前我提出对标iPhone时,网上有很多人笑话我。”雷军说,如果没有对标iPhone的勇气和决心,怎么能把高端手机做好。“所以全面对标iPhone是向iPhone学习,将来有机会超越iPhone的开始,无论软件和硬件一定认认真真对标。”
但在随后的PPT演示中,雷军用大量篇幅与iPhone14各种参数做对标,结论是“小米13可以在性能、续航、温度的比拼上,做到全面的胜出”。
都已胜出,何来超越?
小米高端化已经三年了,回想这三年,小米的高端化之路实在曲折。
小米10延续了小米一贯的风格,走了硬件堆料路线,强调性能,但没有把握住高端的“体验”。
小米11开始寻求工艺和美学上的突破,但骄龙888发热严重,叠加MIUI12的各种BUG,小米高端旗舰口碑跌入谷底。
小米12终于意识到体验的重要性,打出“从性能优先,到体验优先”的口号,并正式与苹果对标。
为了提升软件体验,小米把MIUI团队、BSP系统软件部门、AIoT系统部门和互联互通软件部门全部合并到手机部。
小米13会发布会上,雷军再次提出要对标苹果。
既然如此,我们不妨看看,小米和苹果还差在哪里?
01 品牌形象
提到苹果,多数人想的可能是“高端”“科技”或者“贵”,说起小米,多半想到的是“发烧友”和“性价比”。
不同的品牌定位塑造了不同的品牌形象,这在市场竞争中本是各有优劣,但如果以高端化为目标,品牌形象就成了小米与苹果的一个差距。
分众传媒CEO江南春曾跟吴晓波讲解营销的时候说了一段小贯口:
“OPPO手机是拍照很好的手机,金立手机是超级续航的手机,小米手机是性价比很好的手机,时尚人士用苹果,商务人士用华为。”
消费者记不住品牌的三大优势五大卖点,但往往能记住用一句话概括出的品牌形象。品牌形象由品牌成立的背景、品牌理念和营销手段等因素共同塑造,作用于心智,难以改变。
2007年1月,在旧金山Macworld大会上,乔布斯向世界推出iPhone,由此拉开了智能机时代的序幕,苹果自然而然成为科技引领者,高端的形象随之产生。
(初代iPhone)
四年后,移动互联网的风潮在国内刮起,雷军在2010年抓住风口创办了小米,成了时代的弄潮儿。
彼时,“中华酷联”正在做运营商的贴牌机,深圳华强北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山寨智能手机批发市场,而魅族M8早已拿下了“国产机皇”的名号,成为连沙特王子都赞口不绝的神机。
小米从来不是领先者,它真正的梦想是:“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效率,让消费者用上又便宜又好的产品”。
所以小米1发布时,用“1999元”的低价打出了极致性价比,百万人在线抢购,赢得了梦幻开局,那一句“为发烧而生”的slogan也成了人们心中对小米根深蒂固的印象。
(小米1)
苹果和小米又在品牌理念上加固了各自的品牌形象。
如果你是资深的果粉,一定曾被它前沿的创意和细致入微的细节所吸引。
创办初期,乔布斯曾经在公司的楼顶悬挂了一面巨大的海盗旗,然后骄傲地宣称:“我就是与众不同。”这种“海盗精神”体现在iPhone上,是一次次率先应用Touch ID、触摸式Home键、Face ID等创新技术,一次次追求产品与艺术的完美结合,一次次引领时代。
苹果还一直坚持“用户体验至上”理念。闹钟应用中,调节轮盘会有持续的机械震动反馈,且音效是自行车链条转动的齿轮声。快速拨动轮盘时,视觉上轮盘转动还会有物理惯性。iPhone的手电筒图标甚至模拟了真实手电筒的开关状态,并给予相应的振动反馈。这些设计都是为了极致的用户体验。
苹果一直在用“海盗精神”和“用户体验至上”的理念去打造产品,高端形象进一步得到巩固。
而小米的品牌理念一直都是“极致性价比”(包括宣布进军高端之后),甚至还写进了小米的三大铁律“技术为本、性价比为纲、做最酷的产品”。
为了做好“性价比”,小米更贴近用户。最初MIUI系统是周更,每周五发布系统,下周二用户提交反馈,小米工程师修改BUG,不断迭代。这与乔布斯“用户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”的理念正好截然相反。
小米以亲民的形象、良好的口碑迅速积累起一批核心用户,但用户最关心的问题是:“能不能用最便宜的价格给我最好的配置”,这显然与高端相去甚远。
最后,苹果和小米又通过营销手段强化了各自的品牌形象。
关于营销,苹果一直践行着「苹果营销哲学」,从产品研发、设计、包装到营销,都竭尽所能地去传递品牌的价值。
乔布斯的上一任CEO迈克·马库拉曾写下最重要的三点营销理念,即:
共鸣 ,紧密结合顾客感受,比其他任何公司都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;
专注 ,为了做好决定要做的事情,必须排除所有不重要的机会;
灌输,一家好的公司要学会灌输,必须竭尽所能传递它的价值和重要性,从包装到营销。
从精致的iMac到风靡全球的音乐播放器iPod,从重新定义智能手机的iPhone到iPad平板电脑,苹果总能精准把握到用户的需求,这是“共鸣”。
有了优秀的产品,苹果把产品发布会做成了「科技界的春晚」,PPT、道具、舞台灯光以及演讲稿,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;英文版的广告文案极简而有力,比如iPhone 13/Pro系列手机的宣传语“Oh. SO. Pro”( 内地翻译“强得很”)十分有记忆点,这是“专注”。
在广告宣传上,极具人文情怀。在乔布斯逝世十周年之际,苹果推出了《我们亲爱的Steve》,广告内容中乔布斯的原音重现,更是让乔布斯「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」的情怀充斥在内容中,也将苹果革命性产品与情怀表达了出来,这是“灌输”。
(《我们亲爱的Steve》广告截图)
苹果用“共鸣-专注-灌输”的营销哲学,打造了“产品-发布会-创意与内容-用户体验”的营销闭环,把苹果一步步推向高端的形象。
而小米的营销手段就少了很多“与用户的共鸣”和“价值观的灌输”,更多的是简单有效的“微博营销”“事件营销”和“口碑营销”。
在微博上营造一个个热点话题,来实现品牌和产品的曝光宣传。比如在微博进行货年抽奖福利的营销;2020年,卢伟冰与荣耀的“互撕”营销,提高红米热度。
微博之外,小米也会营造出一系列热点事件。比如,宣传小米外包装坚实程度的“盒子兄弟”事件,感谢MIUI最初100个核心用户的那一句“感谢你,勇敢的上帝”。
2015年小米印度发布会上,雷军的英语被网友们吐槽个不停,一首魔性洗脑的《Are you OK》火速出圈,雷军顺应潮流,在微博上用"Are you OK"调侃自己。
(《Are you OK》入选B站入站必刷)
一系列热点话题和事件把小米品牌的流量拉高后,会有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并尝试购买小米手机。小米手机要么拥有更高的配置,要么卖出更低的价格,来营造好口碑。
“口碑营销”拉动销量的同时,“性价比”的理念也口口相传。
品牌诞生的背景、品牌理念和营销手段,让小米和苹果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,一个做创新引领者,占高端市场,一个做极致性价比,抢低端市场。
两家公司,两条路线,其背后都怀揣伟大的梦想,亦成为很多公司拆解学习的榜样。小米主打“性价比”的互联网商业模式,或许是那个时代打开手机市场最有效的方式之一。历时9年,成为最年轻500强的成绩,让“小米模式”成为那几年科技圈的商业圣 经。
只是,市场总会拨弄企业的命运。
如今,低端手机市场竞争激烈,手机厂商都在同质化内卷,各品牌都想要进一步抢占高端市场份额,小米身上“性价比”的品牌形象就难免有所掣肘。
这种掣肘体现在,“性价比”理念与高端人士的核心诉求并不匹配。
小米是工程师文化,核心用户是26-35岁的理工男,本身的文化导向,叠加围绕核心用户的营销侧重,难免在宣传时聚焦在硬件配置方面。这从小米历届发布会上,大篇幅介绍硬件参数,把“一亿像素”“1900nit屏幕峰值亮度”作为宣传的重点,就能体现出来。
长此以往,很多米粉对手机好坏的认知都集中于硬件配置,而忽略了使用体验,默认参数高就能带来好体验,“2000块钱买到参数这么高的手机,真值。”
然而实际使用过程中,用户发现体验不如预期时,也会用“性价比”安慰自己:“手机1000多就到手了,比5000的手机卡一点,稍微难用一点,不是很正常么?”
但对于高端人士而言,相比于硬核的参数,他们更注重上手后的体验。他们愿意为使用时流畅、愉快、稳定的体验,买一份品牌溢价,他们也绝不会拿“性价比”来安慰自己。
小米一直在尝试用“性价比”讲好高端故事,认为无论高端用户低端用户,大家总是喜欢“又便宜又好”。
逻辑没错,但高端人士眼中的“性价比”是体验和价格的比,而非小米片面理解的“性价比”。只有“使用体验”做好了,才有所谓的“性价比”,否则就是山寨机。
那么,从使用体验的角度看,小米有“性价比”吗?没有。
在一次采访中,面对“性价比品牌冲击高端”的质疑,雷军是这样解释的:100寸的小米电视,售价2万块钱,2万元的电视属于高端了吧,但这个价格只是同尺寸电视的十分之一,它既高端又极致性价比。
雷军或许就是这样在由“100寸”和“2万块”所定义的性价比中迷失,忽略了用户体验,也为小米10冲击高端却仍然走“堆料”的错误路线埋下了伏笔。
苹果给人以高端的印象,小米给人以低端的印象。品牌形象的差距,本质上是小米的产品体验满足不了高端用户,又因“性价比”被低端用户喜闻乐见。
这种差距的背后,其实是产品力的差距。
02 产品力
产品力,即产品对目标消费者的吸引力,对于高端用户而言,这份吸引力莫过于“体验”二字,既包括硬件体验,也包括软件体验。这是小米与苹果更深层次的差距。
首先是硬件体验,一方面体现在硬件配置,另一方面体现在质量品控。
在硬件配置方面,我们把小米13和iPhone14做一个对比:
以屏幕为例,虽然明面上小米屏幕参数吊打苹果,小米13配置是6.36英寸OLED居中挖孔柔性直屏,iPhone 14配置的是6.1英寸OLED刘海屏。前者拥有120Hz刷新率和1900尼特峰值亮,而后者仅支持60Hz刷新率和1200尼特峰值亮。
但实际上,iPhone配置的是三星定制的M系列屏幕,一般M系列屏幕只用于三星自家旗舰机和苹果上,小米等厂商用的是非定制的E系列屏幕,色准、发光效能等都比同代M系列差。
而且屏幕不是参数高使用体验就好,还要看手机厂商的调教优化能力。小米的屏幕是通用的,调教效果各凭本事,iPhone的屏幕是定制的,可以做到完美调教。
在质量品控方面,虽然iPhone和小米都有被用户吐槽的黑历史,比如“iPhone 14 Pro的后盖容易掉漆”“ iPhone13摄像头进灰、边框衔接不严”,小米也被吐槽有米10葫芦屏,米11烧wifi等各种问题。但总体上,苹果对品控的把控要比小米更严。
2022年9月,“歌尔股份股价暴跌”的新闻挤上了各大科技新闻榜单头条。歌尔股份曾经是AirPods的第二大代工厂,但因为其在良品率上造假三年,苹果方面发现后毫不犹豫地取消了其接下来的所有AirPods订单。
另有苹果供应商的前员工在知乎上匿名爆料:“苹果的要求很高,哪怕只是一个样品壳,它最大的尺寸公差是不超过0.02mm,小点的配件公差则是0.002mm,装配是非常紧合的。还有例如手机的壳粗糙度是0.012,如果只做到了0.009,直接报废。”
苹果对品控的要求之严可见一斑。
小米主观上对品控把控也很严格,但考虑到实际情况,有时却也不得不降低一些标准。
比如小米10的经典品控问题“葫芦屏”,是屏幕前置摄像头旁边出现了一个黑斑,这类故障在行业里叫mura。这种问题在刚封装好的时候是不容易检查出来的。后期用户使用一段时间,屏幕中的发光有机物被氧化,就会慢慢形成黑斑。
要解决这个问题,最常用的方法是极端环境压力测试。品控要求严格的苹果,用的是8585标准,也就是把几个批次的手机放在温度85℃、湿度85%、连续检测240个小时。让手机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尽可能暴露出潜在问题,发现问题后再反复检查设计工艺上的缺陷,及时修正。
但这个方法又费时间又费钱,一些供应链话语权低,家底儿薄的厂商,考虑到自身条件,就会降低标准,用6090甚至是5585的标准,缩短测试时间,这样一来,一些小概率的问题就不容易暴露出来。
不难发现,无论是硬件配置还是质量品控,苹果的硬件体验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强大的供应链能力。
一方面,供应链话语权大就可以让供应商独家供应或单独定制元器件,形成硬件配置上的优势壁垒;
另一方面,供应商和手机厂是一种合作博弈的关系,元器件的品质标准、检测标准是手机厂和供应商的品质部门相互确认协商的,标准低了消费者不满意,标准高了工厂负担太高。同样是一场博弈,供应链话语权大,越有底气提出更高的标准。
在供应链领域,有一份权威的由Gartner提供的全球供应链排名榜单。2022年全球供应链25强的榜单中,百事可乐、英特尔、微软等行业巨头高居其上,但小米未上榜。
而凌驾于25 强榜单之上,还有一个名叫“供应链大师榜”的存在,苹果曾连续七年位列得分榜的榜首,连续十年入围“供应链大师榜”。
2022 Gartner全球25强(三角形),与供应链大师榜(圆形)
凭借这种一尘绝技的供应链能力,苹果甚至可以在供应链内玩起赛马机制。
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指出,近年来,为了分散供应链风险,苹果一直不希望依赖特定零组件供应商,而是积极采用多供应商策略,比如面板、存储芯片等都是由多家供应商供应。如此一来,不仅可分散供应链风险,也可让供应商之间相互竞争、相互牵制,有利于降低成本。
这种供应链能力是小米望尘莫及的,对应的硬件配置和质量品控自然会出现差距。
再者是软件体验。
近几年,MIUI每次更新都会有人让心耳目一新的小东西,比如MIUI12的超级壁纸,MIUI12.5用濒危动物声音做提示音,MIUI14的多变文件夹、胶囊部件、桌宠摆件等等。
但这些都如同饭后甜点,是锦上添花的东西,高端用户真正在意的是系统的流畅性和稳定性。这方面苹果的IOS也是首屈一指。
为什么iOS的系统流畅丝滑且稳定性更好?
首先,iOS底层运行逻辑与MIUI大不相同。
iOS是苹果专门为触控手机做的系统,系统内把touch触控,也就是用户操作响应层放在了最优先的级别,其次再是media 媒体层、service 服务层以及core 架构层。
而MIUI是根据Android深度定制的,其优先级响应层级是Android,无法改变,具体来说,优先级别依次是应用、框架、图像处理和架构。与动画相关的图像处理被放到了第三优先级。
以打开手机相册为例,iOS系统中在相册APP没有完全打开时,就可以直接预览到相册的照片,也可以在打开应用的中途就关闭它,体验下来就是跟手且流畅。
但在MIUI等安卓系统中,系统必须完全响应相册打开这个动作后,才会响应接下来的动作,体验下来,就是不丝滑、不跟手。
其次,系统的优化程度不同。
iOS系统是苹果自研的,在研发与后续更新中进行了大量的细节优化,比如iOS7之后,苹果在动画中引入了非线性无缝运动,在滑动应用时将动能保留。
谷歌给予的安卓原生开源代码中只有基础骨骼框架,小米需要根据自身需要定制MIUI系统,这就需要强大的软件团队和对安卓原生开源代码的掌控程度,开发过程中难免翻车。
比如MIUI12系统开发出了更好的动画效果,却出现了大量系统bug,稳定性被拖累。
2021年4月份,B站UP主“木羽说科技”发布一段《小米高端路的最大障碍——MIUI》的视频,来吐槽MIUI12,“息屏按指纹,动不动就闪屏,跳来跳去,这个问题从小米搭载屏幕指纹开始就没解决过”,灵魂质疑让网友感同身受,引来数千万的播放量。
最后,iOS系统封闭性带来的优势。
iOS系统对于APP的开发框架有极为严格的限制,一定会确保APP与系统的兼容与稳定。而安卓系统上的APP,是软件开发者面对不同安卓系统、不同机型版本开发的通用的APP,很难保证对MIUI系统,对小米的各种机型完美兼容,难免会出现闪退、卡顿等各种bug。
经过一番对比就已明了,无论是硬件体验还是软件体验,小米与苹果都有着明显的差距。
或许拿小米5000元的旗舰机与8000元的iPhone对比并不客观,拿年轻的小米与已成立50余年的苹果相比并不公正。
但这就是小米高端化必经的曲折而坎坷之路。小米选择全面对标苹果,向苹果学习,就要直面不足与落后。
毕竟高端用户选择手机,不会考虑“公司还年轻,产品不好情有可原”“价格才5000,比不上8000元的手机很正常”,他们只会选择最好的。
03 研发能力
强大的供应链塑造了苹果优秀的硬件体验,那又是什么塑造了强大的供应链?iOS流畅且稳定的软件让用户有好的体验,那又是什么塑造了iOS?往下思考,其背后都直指同一种能力——研发。
这是苹果与小米最底层的差距。
苹果之所以有强大的供应链,除了供应链管理外,是因为苹果竭力保证芯片、系统等核心技术都掌握在自己手中,2024年甚至打算用自研的显示屏来减少对三星和LG等供应商的依赖,2025年计划推出自己的首款蜂窝调制解调器芯片,从而代替高通的芯片。
苹果始终在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,极少受制于供应商。
反观小米常常被供应商卡脖子。
2016年,小米与三星交恶,三星决定不再向小米供应AMOLED屏幕,三星的一个决策酿成了小米自成立以来面临的最大危机。雷军亲自上门赔罪,据说赔罪现场,雷军喝了5瓶红酒,三星高管拍着桌子,向雷军还原了自己被侮辱的情景。在此之后,雷军又先后4次亲自飞到韩国三星总部道歉。
芯片上又被高通频频拖累。2014年,骁龙810功耗翻车,成为发热最严重的骁龙芯片,搭载它的小米note口碑扑街;六年后,骁龙888成了第二个“火龙”,小米11“烧wifi”“烧主板”事件严重阻碍了小米高端化的步伐。
小米有完整的供应链,但它研发能力不强,没有核心技术,总会受制于关键供应商。
软件体验层面,MIUI在对相机的优化、屏幕的调教、动画流畅度等方面总差iOS一截,反映到核心处是小米的软件团队难以研发出优秀的相机算法,难以平衡好流畅度与稳定性,问题也在研发。
与苹果相比,小米在研发投入、占比和已有的研发成果上都有不小的差距。
苹果2022财年显示共支出262亿美元(约人民币1768亿元),同比增长16.4%;研发投入占营收的6.6%。2019-2022年,其研发占营收比例一直保持在6.0%以上。
而小米2022年研发投入约170亿元,不到苹果的十分之一,2021年,研发支出达132亿元,研发占营收比例4.01%。
客观来讲,直接比较研发投入的总金额有失公正,但研发投入占比却很好地反应了公司对科技研发的重视程度,苹果仍比小米高出2-3个百分点。
至于研发成果,苹果独占两门编程语言Objective-C和Swift,还自研了macOS、watchOS、tvOS等系列系统,其在芯片领域更是一骑绝尘,A系列处理器在2022年12月芯片综合性能天梯榜上占据第2-6席位,第一名是苹果的M1处理器。
小米也有诸多研发成果,比如率先推出了真全面屏手机MIX,开发了夜枭影像算法,首发了120W有线秒充技术,但落实到手机最核心的技术——芯片,小米还有很明显的差距。
小米2014年开始做芯片,成立了小米松果电子有限公司。一直到2017年,小米才推出了第一款SoC芯片(系统级芯片)澎湃S1,但后续研发遭遇了巨大困难,澎湃S2迟迟没有面世。后来小米转做专用芯片,终于研发出了图像信号处理芯片澎湃C1,芯片澎湃P1和电池管理芯片G1。
但懂数码的人都会知道,专用芯片与SoC手机芯片的研发难度不可同日而语。
为什么苹果比小米研发能力强?
因为苹果是以科技为导向,而小米更倾向于以销量为导向。
一直以来,苹果都在主动寻求核心技术的突破。
1985年开始,苹果就开始尝试造芯,时任CEO的John Sculley成立了一个高新技术小组(ATG),专门负责探索革命性的高新技术。芯片项目由苹果与AT&T微电子部联合开发,代号“水瓶座”,最终因苹果缺少懂芯片的负责人,项目始终无法落地,以失败告终。
1990年,苹果又联合了IBM、摩托罗拉,结成AIM联盟,研发PowerPC芯片架构。但这种芯片架构不符合个人电脑在90年代快速往轻、薄、便携化的发展方向,逐渐被市场抛弃。
自研芯片接连受挫,苹果走向了收购的道路。
2008年,已经挺过危机,现金流充沛的苹果,以2.7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P.A.Semi。P.A.Semi的150人芯片团队全数归于苹果,成为苹果有史以来第一支芯片研发“正规军”。他们之中,既有硅谷传奇Jim Keller,又有A13背后功臣Sribalan Santhanam等人。
收购P.A.Semi的两年后,苹果终于拿出了首款自研手机芯片,Apple A4。这块芯片被陆续搭载在初代iPad、iPhone 4,以及iPod touch 4上。
Apple A4发布的3个月后,苹果又收购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芯片公司——Intrinsity。
其背后的秘闻是,三星搭载着一块名为“蜂鸟”的芯片,发布了其智能手机时代一战成名的代表作——三星Galaxy S i9000。而“蜂鸟”背后的核心技术提供者就是Intrinsity。
更让人惊讶的是,如果我们把A4拆开,这块芯片的主体架构跟“蜂鸟”芯片架构几乎一模一样,苹果只拿掉了少部分模块,以压缩芯片尺寸和成本。
苹果就是这样一点一点通过收购,丰满了自己芯片研发的羽翼。
2015年,苹果的收购速度达到了一年收购15家公司,平均每三四周就收购一家。到了2019年,苹果甚至六个月内收购了20多家技术公司,遍布世界各地。
同样在2019年,苹果豪掷10亿美元,全盘买下了英特尔的手机基带业务,进一步扩张手机芯片自研比率。
2020年11月11日,在苹果总部乔布斯剧院里,库克终于拿出了有史以来第一块属于苹果自己的电脑芯片,Apple M1。M1的诞生让苹果摆脱了英特尔在电脑芯片领域对苹果的牵制。
反观小米却倾向以销量为导向,被动地去突破核心技术。
尽管小米“三大铁律”中把“技术为本”放在了第一位,但小米低毛利的商业模式决定了手机销量必须足够多才能赚到钱,毕竟盈利才是商业的基石,有了盈利所谓技术创新才能谈起。
所以小米的“技术为本”是为销量服务的“技术为本”,MIUI隐私保护技术、120W快充技术,夜枭影像算法,这些技术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它们能直接带来销量的提升。那些不能直接带来销量提升、需要很多沉没成本的技术研发,小米只有在感受到威胁的时候才会着手。
比如当年火龙810翻车,拖累了小米note,雷军意识到被供应商卡脖子的危险才去着手研发SOC芯片,但又因为研发难度过大不得不专做ISP芯片。如果供应商供应稳定,小米就可以一直安心做方案整合,又何必花巨大成本,攻坚克难呢?
所以说,很长一段时间以来,小米的技术研发都是短视的,浅显的为销量服务的研发。如今,高端化箭在弦上,强迫小米出击,雷军才喊出“未来5年研发投入预计将超1000亿”。
一个主动。一个被动,一个以科技为导向,一个以销量为导向,后者自然比前者的研发能力弱很多。
再者,研发需要大量资金,但小米远比苹果缺钱,这也印证了上面说的小米更在意“销量”。
苹果公司利润有多高呢?
2022年《财富》发布的榜单显示,苹果以营收全球第三的名次,成为了净利润全球第一的公司,2021年盈利946.8亿美元,平均每天就是2.59亿美元,约合17.3亿元人民币。
反观小米却陷入了“低端锁定”的困境。
“低端锁定”是经济学中的概念,指企业长期处于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,没有利润来驱动企业迈向高附加值的品牌和服务等环节。
小米就是如此。性价比战略决定了小米整体的利润率不高,小米不是靠硬件赚钱,而是依赖海量出货,然后用互联网增值服务来盈利。但小米不同于腾讯、网易等纯互联网公司,其互联网服务仍然依托于小米手机的硬件基础,手机销量会极大地影响互联网服务营收。
当下低端手机市场内卷激烈,小米手机“性价比”优势逐渐丧失,手机销量受到波及,互联网服务的营收也会下降。
IDC的数据显示,去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8.3%,创纪录最大跌幅。该季度小米下降26.3%,为出货量top5品牌中跌幅最大的。
(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)
根据2022小米第三季度财报,其营收704.74 亿元,同比减少 9.7%;经调整净利润为 21.17亿元,同比大幅下滑59.1%。
与苹果相比,小米没有充沛的资金研发核心技术,而核心技术又是小米高端化的壁垒和保障,缺乏这样的底子就还要在低端市场内卷,进而继续缺乏资金,这就是小米“低端困境”。
小米与苹果最底层的差距在于研发能力,这也是小米进军高端之路最大的绊脚石。
纵观整个手机发展史,功能机时代,诺基亚、摩托罗拉登顶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出众,比如首台Mac搭载的就是摩托罗拉的68000系列处理器,其性能是同时代英特尔8086产品的两倍。
到了智能手机时代,苹果、三星、华为三者先后成为高端厂商的根本原因也在技术自研且独有。
“竞争战略之父”迈克尔·波特曾提出“差异化竞争”的概念,指出企业可以基于用户需求及企业现有资源实现差异化定位、用差异化产品打开市场、差异化销售推进市场、差异化服务占领市场,并实现几者之间的互动,获得其他竞品难以企及的竞争优势,并避开市场的同质化竞争。
差异化竞争,是当下国产手机品牌摆脱同质化内卷的出路,而研发核心技术就是打造差异化的抓手。
在这方面,小米还有很长、很坎坷的路要走。
[本文作者商隐社,i黑马授权转载。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(ID:shangyinshecj)授权,未经授权,转载必究。]
几周前在头条上看到有人说小米11u系统可升级到13.0.12了,并说该系统如何好,当时也没多想马上就更新升级了。 刚升级完,可能是头条发现你阅读这方面的文章,马上推送了很多有关小米13.0.12方面...
2025.01.15前不久,老狐写了一篇关于森海塞尔被手机厂商“乱拳干死”的文章。足以见得手机厂商下场做耳机对传统 HiFi 品牌的巨大冲击力。只不过现在不仅是传统 HiFi 品牌受到影响,甚至不少手机厂商在耳机这块也已...
2025.01.15公司年会抽奖抽了台vivo x90,由之前一直用的ios系统,所以就把一张副卡放进去用了两周,整体感受如下:1.曲面屏给我的整体感觉是震撼,防误触做的也挺好,显示质量也不错。2.手感很不错,握持挺舒服...
2025.01.18安卓和ios是目前手机市场中最主流的两个操作系统,这两个操作系统相互竞争多年一直难分高下。两种操作系统都有各自的“死忠粉”。 虽然ios操作系统性能非常优秀,优化也做的非常好,但是它始终相对封闭,在市...
2025.01.14很多人都希望用平板代替笔记本,成为居家办公,出差的设备,因为其尺寸小,放在包里更省地方,并且操控也不错,键盘也有配置。但问题也是有的,就是很多平板不支持Windows系统,这样很多软件兼容性还是问题。...
2025.01.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