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强北万商电脑城在哪里

发布时间: 2023-04-16 10:22 阅读: 文章来源:转载

华强北接受时代的馈赠,也没有辜负时代,依稀有伟大的影子,工业区、产业集聚、头部企业,成功园区实力象征的三大标配并举而出。

03

辉煌与落寞

可惜的是,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,到新世纪曙光来临后的20多年,华强北开始长“胖”了。

工业厂房升级后的华强北,形象变得模糊,电子帝国,商业圈,“山寨”残垣,美妆城新标签?同为“三来一补”的老工业区升级,与蛇口工业区和华侨城工业区、横向比较已稍逊风骚。现在的蛇口有意库、海上世界、网谷;华侨城有OCT文化创意园。与同为ICT产业策源地的高新区更是不可同日而语。

辨识度不高了,华强北经历了什么?错过了什么?

马化腾感言柯达倒下时说过,巨人稍微没跟上形势,就可能倒下。巨人倒下时,体温还是暖的。提醒大家要有高度的忧患意识。

按照康波技术长波的经验规则,一个成熟的大产业需要50-60年。因此,工业化的扩散,或者说产业转移,就是以50年为周期。

ICT的辉煌未尽。华强北奇迹在20世纪末的世界舞台上继续上演,那几年来华强北淘货的老外说,在硅谷需要两个月搞定的400个元器件,在华强北一天就能凑齐。

上世纪90年代,邓公“92年南巡”更坚定了深圳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,这一时期深圳ICT制造企业单年注册数量比上一时期更上了一个台阶,华强北依然是新注册企业集聚区。

受邓公“92年南巡”讲话鼓舞,大批在政府机构、科研院所的知识分子下海,“92派”下海大潮掀起商海巨浪。深圳特区的“淘金大军”也剧增,城市化加速,重心西移。华强北的区位优势明显,又是首当其冲,承担城市化功能。

深圳城市中心由东边的罗湖区向福田区西进。华强北工业区内地价猛涨,人力成本提高,企业的利润越来越薄。加上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,深圳市政府着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淘汰一批技术含量低、效益不高的企业。这导致厂家纷纷外迁,“三来一补”的产业开始消退。

华强北进入“退二进三”时期。华强北工业区逐步转向商贸、办公、银行、证券、房地产及其他行业,变成以商业、办公为主导、兼有部分居住的综合区。

1994年,由万科集团创办的万佳百货进驻华强北,这标志着华强北由一个工业区真正跨入了现代商业街,并向城市大商圈衍变的开始。此后,市场推动的“工改商”风起云涌,大批各类专业市场、主题商城如女人世界、顺电、万商、国际电器城、新大好等纷纷进场,通过租赁工业厂房并改造成商业物业,从此开启华强北商圈时代。

高光时刻,95年的春节,万佳百货(现华润万佳)生意红火到万科老板王石都充当劳动力到柜台帮忙收银。

到1999年,华强北商业物业价格飞升,仍供不应求,紫荆城、通讯市场、曼哈、儿童世界、大百汇等一大批商场批量涌现,把华强北商圈推向了鼎盛时期。

1998年开始,深圳市和福田区政府共同投资4500万元对华强北商业区进行了首期改造,12个改造项目于1999年10月全面竣工。政府的投资带动了商家的积极性,各商家在一期改造方案基础上纷纷进行立面的装修和改造,投资总额达4亿多元。

拥有各类专业市场23个,专业市场面积超过全市总量的1/5,其中经营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场就达到14家,成为电子配套、家电、珠宝、钟表、服装等专业市场聚集区。

工业区的华强北成为城市化的华强北。

这一时期,华强北的第三产业,是城市生活消费服务业;没有生产性服务业,比如科技金融。这也导致了以后模仿创新的华强北没有活力源头,潮起潮落,不断回到“锅底”。

收之东隅,失之桑榆。被华强北驱赶的“三来一补”企业在二线关外开始落地生根。“西进运动”大幕已拉开,ICT制造业一路向西,就再也没有回来。

在1993年,宝安、龙岗撤县设区,成为更多的“三来一补”企业的聚宝盆。同期,华为也于1995年购入坂雪岗地块,并于1999年建成生产中心。

深圳西部关外地区逐渐形成ICT制造业的重镇。富士康集团、中国长城计算机有限公司、北大方正数码科技有限公司、华为集团等ICT大型企业扎堆在龙华、石岩、坂雪岗等片区。跟华强北当年孵化出腾讯、大族激光等巨头一样,又是一个轮回。

昔日的“小弟”已长成,华强北连掰手腕的资格都没有。

各时间段新注册ICT制造企业空间分布热力图(图片来源:UPDIS共同城市)

(1980-1991年)深圳新注册ICT制造业企业空间分布

(1992-1999年)深圳注册ICT制造业企业空间分布

(2000-2012年)深圳新注册ICT制造业企业空间分布

(2013-2017年)深圳新注册ICT制造业企业空间分布

(2018-2020年)深圳新注册ICT制造业企业空间分布

而同为ICT源点的南山高新区,走上一条与华强北不同的发展路径,并且一骑绝尘。

21世纪初,南山高新区继续推进创新驱动,并高瞻远瞩地设立国际科技商务平台,助力园区企业“走出去”。2009年,高新园“扩容”,关外的福永、石岩、光明、龙华、坂雪岗等片区逐步纳入深圳高新区范畴,形成高新科技园区集群。

华强北以交易、组装为主,重硬件。高新区以产学研联动为突破口,重技术研发、软件;一个站在微笑曲线“锅底”;另一个站在微笑曲线上端。

产业路上,华强北不是没有抗争过。

2000-2006年期间,是属于华强北“山寨”帝国最鼎盛的时代。基于完整的元器件、零部件、整机产业链生态,发展起蓬勃的“山寨”生产系统。无数国产品牌、高仿机应运而生,当时品牌厂商的热销机型都没逃得过被复制的命运。

“山寨”也创造了流行,“山寨机”让年轻人为之痴迷,留在一代人的记忆中!只有华强北才可以做出四卡四待的手机,而且造型要多酷炫就有多酷炫,再加上8个跑马灯,握在手里是多么的狂拽酷炫……

2005年,华强北创造了280亿元的销售额奇迹。平均每天有50万人次的客流汇集到华强北,带动商业、物流、餐饮等周边产业,一天的快餐盒消耗就是80万个。华强北成为淘金的天堂。

上帝要让他灭亡,必先让他疯狂。以后华强北故事的结局,想必大家已知道。2007年,乔布斯带着苹果手机横空出世,宣告智能机时代到来。华强北山寨手机帝国瞬间崩塌。小马哥的忠言,在耳边炸响,但为时已晚。靠组装和抄袭,没有研发能力、没有核心技术,以商业法则掩盖产业法则的模式终会走向尽头。

2010年,华强北山寨发起最后的疯狂。当年,苹果推出了划时代的产品iPhone 4,铸就了卖肾神话的蓝本。这样的财富造梦机会,华强北绝不缺席,曾经沉迷诺基亚研发的华强北转头疯狂复制苹果系的电子产品。2011年政府发起“双打”,华强北的山寨市场彻底覆灭。

应了一句话,科技与互联网正在改变世界,我们每一个身处在这个时代的人都无法逃离,如果你停滞不前,当时代要抛弃你的时候,连招呼都不会打。

同样不被“打招呼”的事情还在华强北上演。

光卖元器件怎么行?华强北的电子厂赶潮流生产过电子表,BB机,收录机、学习机、小家电等,偶尔还能进入海外大企业的供应链。

2008年,第十届高交会上,华强北拿了“中国电子第一街”桂冠。与此同时,一些准备打败自主品牌的山寨厂商放言“中国山寨上网本将冲出国门、走向世界”。

可仅仅半年时间,上网本就被平板电脑所淘汰,一些投入巨资的山寨厂商因此而血本无归。

而后,华强北不断在追风口,VR,比特币挖矿机……

在华强北片区,其中有两条路,一条叫振华路,另一条振兴路。这似乎成为一种隐喻,在产业振兴的路上,华强北伤痕累累,不断地来回走在这两条路上。

2019年,小米集团9周年庆典上,创始人雷军讲了让“华强北”扎心的一句话,雷军称,在这 9 年中,最大的变化就是小米消灭了中国的山寨手机。

这个时候,政府去哪儿了?

当华强北的商家每天忙着数钱,一遍一遍地想走捷径,没有时间抬头望天。却不知,天已变了,政府也忙着布局。

世纪之交,中国加入WTO、传统电子产业面临产能过剩的挑战。深圳市出台了《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》,“把深圳建成全国乃至亚洲重要的信息制造业基地”。2004年,高新技术成为深圳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,同年,信息产业部提出将珠三角列为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,支持产业扩容升级。2008年深圳进一步提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。

到目前为止,电子信息制造业仍是深圳、东莞和惠州工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。其中,深圳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58%,整体营收规模约为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六分之一。

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信息是,钱去了房地产。2005年以后,金融与房地产市场大热,大量本应投入到制造业的资金被抽走或截流。

那时,正是华强北模仿创新激情最高昂的时候。历史无法假设,说起来都是泪。

04

迟来的爱

2017年,因为地铁修建,封道四年的华强北重新开街,福田区出台华强北的创新发展行动计划。数次的起落,民间创新之火已几近熄灭,但创客精神犹在,现在政府重燃创业创新之火。

2013年-2017年,华强北封路的四年,是华强北失去的四年,大变局的四年,也是蕴含机遇的四年。

2013年以后,在美国、德国制造业回流和新兴经济体双重挤压下,深圳外贸出口连续三年负增长。封路改造的四年,虽不能作为借口,但刚好给了华强北掩盖窘境和喘息思考的时机。

2004年-2016年期间,深圳第二产业增加值每年以一个百分点的速度下降。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从超过50%,至2013年后稳定在40%左右。这为华强北敲起了警钟,如何提升生产性服务业,推动产业升级?

这四年中,再次回味被小米雷军话语的刺激,2014年,阿里、京东上市了。眼巴巴看着人家“吃肉”。

这四年也是“十二五”结束和“十三五”开局交替的关键时期。“十三五”六大战略新兴产业中,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与新材料、数字创意产业与华强北产业基础关联度比较大,也是华强北未来有望“出圈”的所在。

旧的技术长波余温犹在,新一波产业与技术革命已经箭在弦上,ICT的红利未曾消退。以人工智能与数字智慧科技为主要标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,电子信息产业仍是基础,华强北有着培育它们的温床。在产业创新上一直处于炙热“锅底”的华强北,这次有幸,政府与它站在一起。

参考资料:

1.南方周末:“中国电子第一街”:华强北的四十年

2.深圳市福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政府公开信息:福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

3.深圳大事件(微信公众号):网传“深圳华强电子世界关门”?官方回应来了

4. UPDIS共同城市:四十而已,迎风逐浪

5.城PLUS:深圳市工业用地的变迁与未来

6.冲浪普拉斯(微信公号):没人在乎华强北的明天

7.深圳新闻网:深圳华强北的前世今生

8.21世纪经济报道:深圳特区40年|唐杰:深圳历次产业转型“没偷懒、没耍滑” 政府与市场互生走向创新

9.UPDIS共同城市:五阶段“新产业空间建设”,支持深圳ICT制造业发展

名词释义:ICT制造业对应国民经济分类中的“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”大类。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分为软件(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)和硬件(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)两大板块,其中硬件领域又可主要分为研发与生产两个环节。而在产业市场中,无论是软件、硬件研发等服务环节,还是设备生产等制造环节,都由各类供应商来配套支撑。

•••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