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想电脑win10怎么恢复出厂设置密码

发布时间: 2023-04-16 19:09 阅读: 文章来源:转载

1问题提出

不知从什么时候起,我们的生活打上了越来越多的密码烙印。我粗略统计了一下我的密码使用情况:银行卡、QQ、游戏、论坛、手机卡、电子邮箱、心情日记等等,加起来足有十来个。不算不知道,一算还真是吓一跳。我们的生活已经悄悄地走向了密码化。

前几天,我就遇到了一件烦心事,QQ号又被盗了,郁闷啊……

怎么办?我的QQ号已经不止一次被盗了。为了想这个密码,我更是日思夜想,还杀死了我好几十万个脑细胞呢!!!看来我只能为我那几十万个脑细胞默哀了。

我又重新申请了一个QQ号,但是对于密码的设置总得想个办法吧!我原先的密码是a1s2d3f4g5,我总认为这个密码挺安全,可是没想到还是惨遭不幸。

2问题解决

密码的失密或被盗往往与人们的密码设置方式有关,对于大多数人而言,习惯于用阿拉伯数字作为密码,而且喜欢选用生日或是其他有纪念意义的数字。盗贼就是抓住了人们设置密码时的这样一种心理。因此,要防止密码的被盗和失密,我们就需要谋划新的密码设置方法,我尝试着用数学知识来设置密码。

方法1 利用函数知识设置密码

在密码学中,直接可以看到的内容为明码,对明码进行某种处理后得到的内容为密码。利用函数进行密码的转换,这是设置密码的一种有效方法。

案例1有一种密码,将英文的26个字母a,b,C,…,z(不论大小写)依次对应1,2,3,…,26这26个自然数(见表格)。当密码对应的序号x为奇数时,密码对应的序号y=(x+1)/2;当密码对应的序号x为偶数时,密码对应的序号y=x/2+13。

字母abCdefghijklm序号12345678910111213字母nopqrstuvwxyz序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

按上述规定,将明码“love”译成的密码是。

分析根据明码与密码的转换关系,对照表格可知:明码love的第一个字母l对应的序号是偶数12,代入y=x/2+13=19;序号19对应的字母是s.第二个字母o对应的序号是奇数15,代入y=(x+1)/2=8;序号8对应的字母是h.第三个字母v对应的序号是偶数22,代入y=x/2+13=24;序号24对应的字母是x.第四个字母e对应的序号是奇数5,代入y=(x+1)/2=3;序号3对应的字母是c,所以将明码“love”译成密码是shxc。

方法2 利用因式分解设置密码

在编制密码的工作中,许多编码方法,就来自于因数分解、因式分解技术的应用。

方法2 利用方程知识设置密码

为确保信息安全,信息需加密传输,发送方由明文密文(加密),接收方由密文明文(解密).加密与解密是一个互逆过程,在加密规则中利用方程知识设置对应关系,再通过解方程实现解密。

案例2已知加密规则为:明文x、y、z对应密文2x+3y、3x+4y、3z.例如:明文1,2,3对应密文8,11,9.当接收方收到密文12,17,27时,则解密得到的明文为.

分析由明文和密文的对应关系(即加密规则),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方程组:2x+3y=12,3x+4y=17,3z=27;

解得x=3,y=2,z=9

所以解密得到的明文为3,2,9。

方法3 利用质因数分解双重加密

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处理密码易记但又不容易失密的矛盾呢?巧用质因数分解双重加密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。

案例3由5个1组成的11111这个数作为密码,人们容易联想到“五一劳动节”、“五个指头一把抓”、“我爱五指山,我爱万泉河”等等。应该说是一个容易记住的一个密码,但它的安全性不强,容易失密。因此,考虑把这个数质因数分解,得到:11111=41271。然后把这两个质因数连写,成为41271,作为第二层次的密码,再加一道密,这样密码的安全性就大大加强了。

另外,如果担心破解密码的人也会想到分解质因数,可以加大分解的难度。把两个质因数取得大些,分解起来就会困难得多。例如,从质数表上可以查到,8861和9973都是质数。把它们相乘,得到

88619973=88370753。

把乘积88370753作为第一密码,构成第一道防线;把两个质因数连写,成为88619973,作为第二密码,这第二道防线就不是一般小偷能破解的了。

在日常生活中,为了方便记忆同时又能破解出自己所设置的密码,就应当在编制密码时早作安排。比如选取上面这两个大质数8861和9973,就已经预先定下锦囊妙计:只要用谐音的办法,把它们读成“爸爸留意,舅舅漆伞”,就能牢牢记住了。

3我的感悟

在知识经济时代,数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,信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因素。不论在军事方面,还是在政治、商业、生活等领域中,信息的保密工作都将越来越显得格外重要。今天,我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又为我的QQ号设置了一个密码,一种安全感、成功感在我心里油然而生,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。

摘自: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初一(2)班 陈隽雅

•••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