苹果手机怎么信号不好

发布时间: 2023-02-23 16:02 阅读: 文章来源:转载

从iPhone 4时代“天线门”开始,iPhone的信号表现就一直不尽如人意。虽然苹果在iPhone 12及后续机型中,采用了高通的基带方案,但批评的声音却没怎么减少。反观苹果在国内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华为,其手机的信号表现却广受好评。

那么,为什么苹果和华为手机的信号差距这么大呢?简而言之,是因为苹果无论在通信领域的硬实力,还是产品落地的能力上,都和华为之间有着相当的距离。

多年潜心修炼内功,华为通信技术壁垒“牢不可破”

华为在做手机之前,就已经是全球领先的通信厂商,在研发投入、专利数量方面,达到了令人难以望其项背的程度。到了5G时代,华为更是全世界掌握5G技术专利数量最多的厂商,并且在最高的小区容量、最低的网络时延、最多的网络连接数、最全的5G验证频段、最完整的预商用系统、最丰富的5G应用案例六个领域全面领先。此外,华为还在全球部署了2万多个绿色基站,最北到达北极圈,最深到达海底2900米的加勒比海,最高甚至覆盖珠峰。不夸张地讲,你在任何一个地方上网,大概率都是接受华为提供的服务。

而苹果这么多年来,则在通信领域走了不少弯路。从iPhone 4时代的“天线门”,到后续苹果嫌高通专利费按整机百分比收费太贵,选择与英特尔合作导致iPhone Xs信号被全球用户吐槽,再到iPhone 12支持5G不得已再次“被迫”用上高通基带,iPhone这些年的信号表现,实在算不上理想。尽管苹果也曾做出许多尝试与努力,比如收购英特尔的基带部门,相当于购买了大批专利,但依然没能为通信研发带来改善。

通信技术研发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,需要复杂的算法、深厚的技术积累与海量的测试,5G基带不仅需要满足5G标准,还需要向下兼容4G、3G、2G等多种通信协议,在射频、算力、能效、频段等方面都有极其严苛的要求。相比苹果,华为从3G时代就展开了探索,逐步解决性能、传输、功耗、时延和成本等关键问题,使其综合表现不断提升。自4G时代起,华为推出巴龙700、710、720等每一代基带,规格都领先业界。5G是2019年开始商用,但华为从10年前就开始布局,研发投入近300亿,在芯片、材料、算法、天线、散热等5G关键技术领域,持续进行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,占据了显著优势。可以说,正是凭借3G、4G时代的成功经验,以及先行10年的5G研发布局,华为才能在5G时代取得领先时代的突破。

拒绝“纸上谈兵”,华为手机天线设计与5G技术落地能力全面领先

实际上,除了理论技术方面,华为还针对产品落地做了更多的工作。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,就是“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努力”。如果苹果和华为手机你都用过,并且还经常坐高铁的话,就会发现华为手机的信号的强度、稳定性,明显要比iPhone高。这是因为,华为手机在小规模试产阶段,都会有一系列的测试,比如高铁场景,除了中国高铁之外,华为技术员的实地测试还包括日本新干线、德国ICE等铁路线路,累计测试路线高达40万公里,这才保证华为手机在高铁场景下,实现最佳的通信体验。

另外,华为手机的天线设计能力也相当强大。华为在全球有大量的通信实验室,其中也包括业界领先的天线射频实验室,其手机能通过真实的握姿模拟,围绕不同的通信制式,以及频段对天线进行优化与迭代,确保用户不论以什么握姿使用手机,都不会影响其天线性能。此外,针对手机的工业设计,华为还对手机天线技术进行了诸多创新。例如,为满足华为 P8一体化金属机身设计,华为采用了超材料可调天线,搭配双天线、无缝切换Singnal+、等软硬件技术,保证了其良好的通信信号;而在Mate 30 Pro中,华为更内置了多达21根天线,其中有14根是5G天线,一举帮助Mate 30 Pro在《中国移动2019年智能硬件质量报告(第二期)》获得5G商用手机测评第一,并在天线性能方面获得Top1权威认可。

最后,作为全球唯一一家同时拥有最领先的5G网络、5G芯片、5G手机的厂商,华为具备业界最强的5G端到端方案的落地能力,可以让业界最先进的5G网络、芯片、手机等领域,从规划、开发、测试和落地同步进行,更快地推动5G技术落地。例如,华为在帮助运营商搭建5G网络、建设5G基站时,会同步进行5G芯片、5G手机的调试,从而规避掉手机可能在用户实际使用时,可能出现的通信问题。换句话说,如果把手机信号的改善看作一场“铁人三项赛”,如果把手机信号的改善看作一场“铁人三项赛”,那么华为就是“一名跑步、游泳和自行车样样顶尖的全能型选手”,其智能手机的通信体验能不好吗?

在科技行业,其实存在着很多“一旦落下,就很难再追上”的案例。反过来讲,华为则从诞生之初,就一直在通信领域深耕,持续投入巨额研发费用,注重人才培养。从早期的交换机到如今的业界领先,华为在通信领域从未停下前进的步伐,今天也终于如愿以偿,落实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。

•••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